2024-03-21 04:03:25 | 特招生
本人已毕业多年,而且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性,因此没办法提供对题主来说最有效的复习计划。所以我这里只提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助你的学习。
首先,第一轮复习最重要的是查漏补缺,也就是要先解决你自己最薄弱的模块。先列一个知识大纲,把自己还没有吃透的知识点重点标出来,然后通过同学之间互相请教、向老师提问、平时多背多记等等方法,将这些薄弱点理解透彻。只有将“短板”加长,才能装的下更多的水,至于二轮三轮复习就是将木桶加固再加固。
第二,加强记忆,灵活记忆。想要在一轮复习的时候将所有知识点记牢是有点难度的,所以你要做的是找到合适的方法帮助自己记忆,以便在二三轮复习的时候轻松应对。比如,在记忆地形图、气候图、植被分布图、洋流分布图的时候,你可以画一个世界简图、中国简图(“简”到什么模样呢?如下图),这种几何简图可以让你在闲暇时间就能轻易地画出来,既能利用零散时间又能形象地记忆。
第三,第一轮复习时,多多总结归类问答题的提问方式和作答方式。地理答题一般是有规律有模板的,你在这个时候能掌握答题方法,那么在二三轮复习答题的时候就能顺手拈来了。
最后总结一句,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第一轮复习其实就是整个复习阶段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充足了,那么在第二三轮的复习只需进一步加深记忆巩固知识就可以了。
2022高考物理归纳知识点大全 高考在即,物理的知识点和公式有太多了,怎么复习高考物理知识点,下面由我为整理有关2022高考物理归纳知识点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 2022高考物理归纳知识点 三种方法提升高中物理成绩 提高高中物理成绩的技巧 2022高考物理归纳知识点 直线运动 理解口诀: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
高考第一轮地理复习计划怎么开展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是整合知识、理清体系、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一轮复习是耗时最长、讲解最细的复习过程,所以制定详细的一轮复习计划有助于更好的进行地理复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高考第一轮地理复习计划怎么开展,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方法 1、要狠抓基础、紧抓教材。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
一轮复习生物如何复习 第一轮复习生物怎么学郑然记者郑然城市快报随着高三新课程的结束,应届考生又将开始新一轮的高考复习。如何搞好以梳理知识、夯实基础、掌握基本技能为目的的第一轮复习呢?杨老师认为应该在复习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把知识点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有机的整合第一轮的复习根本目的是夯实基础,为以后的综合复习做好准备。因此,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对主干知识的梳理,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
高三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文科没有理科数学那么难,但是文科数学仍然需要结构化的表达总结。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三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文科数学常考知识点一 一、导数的应用 1.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 确定函数在其确定的定义域内可导(通常为开区间),求出导函数在定义域内的零点,研究在零点左、右的函数的单调性,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用什么资料最好? 万门大学刘畅高中数学一轮复习(高清视频)百度网盘 链接: 提取码:7ix8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我参加成人高考了,急求高中复习资料,下个星期就该考试了。。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部分集合 (1)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真子集数为2^n-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2; (
求高中语文高考的复习计划,方法,越详细越好!!! 一份成功的语文试卷包括三部分。 一、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一般包括拼音,病句,成语误用,课文填空等,占分值较小,不过不可小觑,做试卷要做到该我得的不失,我不会的去争。这项要求自己将课本上的要求的熟读课文全部理解熟记,并且要做到无错别字等,古文中尤其要注意通假字。这需要下功夫去死记硬背,并且必要时需要背诵一些课外经典篇目,这有利于防止遇到生僻字句,
五三高考物理基础题适合一轮还是2轮复习 五三高考物理基础题适合2轮复习。5.3基础题适合当年高三学生二轮复习,及当年高二学生提前进入复习使用。五三适合当年高三学生一轮及二轮复习使用。5.3基础题每年2月出版上市,包含当年最新模拟试题,但不包含当年高考试题。五三每年6月中旬上市,包含当年最新的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 2022高考,《基础2000》、《必刷题合订本》、《五三》更推荐哪本? 2
如何有效地进行高三化学复习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立足课本,认真分析学情及历年高考试题,并在此基础上,切实抓好“基础复习——专题复习——模拟训练”等复习阶段,就能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一、用好课本: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对化学概念重新认识,深刻理解其内涵与外延,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 2.尽一步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注意每个定理、公式的运用条件和范围。 3
2024-01-12 00:38:29
2024-02-13 15:42:45
2024-01-21 18:50:06
2024-01-21 01:32:50
2023-12-08 17:02:25
2024-02-02 15: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