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如何看待普高和重高升学率的极大差距?

2024-08-12 02:52:11 | 特招生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如何看待普高和重高升学率的极大差距?相关的问题,今天,特招生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看待普高和重高升学率的极大差距?

2008上海中考的高考录取率

这个明显华二第一,进才建平接近,尚德最后。
我毕业于进才,推荐,毕竟孩子上学不光为了升学,跟重要是学作人吧。别的学校不敢说,进才出来的学生大部分都会是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孩子。
一本率三年前是40%多吧进才的

如何看待普高和重高升学率的极大差距?

如何看待普高和重高升学率的极大差距?

对于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其实如果不进行对比,真的没有什么不一样。传授的知识都是中等教育的范围,孩子每天上学下学,同样有做不完的试卷,排得满满的课程……。可是每年高考结束之后,重点高中的录取率总能引起家长们的羡慕和向往。进入重点高中的名额更是成为了家长们花钱找关系也难拿到的奢侈品。那么普通高中比重点高中到底差在哪里呢?

1.教师资源

重点高中一般都是当地教育的最高水平,负责承担起当地的主要升学率。就凭这两点我们就不难想象重点高中的老师必定是集合了当地最优秀教师资源。不仅老师自身的学历高知识丰富,而且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也是很有自己的一套办法,这是必须有多年的教学经验才能领悟出来的。因为老师的地位高,所以职责也大,不管是出于本心还是出于压力,重点高中的老师都会对学生的成绩十分上心,也不会放任任何一名学生不管。

2.竞争压力

在重点高中的学生几乎看到他们的所有时间都在学习,因为学习是一个大趋势,当所有学生都在向前奔跑的时候,即使你原地没动,也会被动的落后。想不被抛下只有加入他们跑得更快才行。而普通高中的学生成绩分层明显,成绩排在前面的学生容易自我满足,排在中间的学生会暗自欣慰,排在后面的学生则是根本就无所谓,一个没有竞争的环境,仅仅依靠老师和家长的自我紧张是无法让他们获得足够动力去学习的。

3.学习氛围

重点高中不仅老师优秀,学生也大多是很有潜质的。自制力和学习能力他们几乎全都具备,他们和老师的关系是相互配合,而非普通高中的老师压迫学生,学生反抗老师的剑拔弩张。这种区别的很大原因在于学生有没有自己的目标,重点高中的学生不仅有目标,而且还对这个目标的实现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对于学习他们是自愿的更是积极的,这样一个氛围让即使无心学习的学生也会羞愧的加入到学习当中。

高中的成绩直接决定了孩子的大学等级,而不同的大学等级也有着它不同的社会阶层,这是一个连锁反应,用一个重点高中去换得一个璀璨的人生,我想这是一个家长能给予孩子在学习上最大的帮助了。

如何看待普高和重高升学率的极大差距?特招生

为什么江苏高考的录取率这么高

特招生(https://www.te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为什么江苏高考的录取率这么高的相关内容。

相比于全国卷,江苏卷的难度在全国都是知名的,不过2020年是使用江苏卷的最后一年,明年的高考江苏考生将会统一使用全国卷,不知道到时候江苏考生的表现如何?仔细对照江苏高考的数据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虽然江苏高考的难度很大,但是江苏的录取率还是蛮高的,2020年江苏高考人数34.89万人,2019年江苏的本科录取数据达到了59.82%,那为什么江苏高考的录取率这么高呢?

各省的录取率和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省份的高考报名人数,另外一个是各个大学投放的招生计划,但是招生计划也和一个省份的人数有关。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说是江苏中考淘汰率高,有接近一半的人上不了高中,也就是说中考分流了一部分人数,所以江苏高考的录取率才显得那么高。真的是这个原因吗?下面我们就通过数据来分析一下。

参加2020年高考的同学是在2017年上的高中,我们查到江苏2017年普通高升的招生人数是31.46万人,这个数据和2020年江苏高考报名人数34.89万人差别不大,多出来的3万人主要是复读生和社会考生,对比与其他省份江苏高考的复读人数也不高。知道了高中人数,我们再看一下初中人数就能很明显的对比出中考淘汰率有多少。2017年读高中的同学,初一入学的时间应该是2014年,经过查询数据,江苏2014年的初中招生人数多61.77万人。我们用31.46万人比上61.77万人,31.46/61.77=0.509,这里的51%就是江苏中考的录取率,所以说江苏中考淘汰了一半的人数并没有说错。

看到这里大概能明白了,之所以江苏高考的录取率高是因为中考分流了大批的考生。假设招生计划保持不变,读高中的人数越多肯定录取越低。我们从江苏高中的在校学生人数也可以看出,从2013年到2017年已经连续五年开始下降,2018年高中人数有了回升,达到了35.21万人。而2018年上高一的同学参加高考应该是2021年,所以可以预计明年江苏高考的人数还会持续升高。

以上就是特招生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特招生。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特招生:www.tezhaosheng.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如何看待普高和重高升学率的极大差距?”相关推荐
如何看待高考语文的发挥?
如何看待高考语文的发挥?

如何看待高考语文的发挥? 高考语文的发挥对于考生的整体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看待高考语文的发挥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认识到高考语文的重要性。高考语文是考察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化素养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性考试。在高考中,语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考生的整体成绩和录取情况。 其次,要认真对待高考语文的备考。备考高考语文需要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包括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

2023-12-30 08:23:15
如何看待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
如何看待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

如何看待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 2023年高考作文题目中,让我最有感触的主题是新课标I卷的作文题目「故事的力量」。故事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够触动人心、感染人心,并启迪人心。在我看来,我最深切感受到的是故事的启示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世界和应对生活。下面我将从故事的三个方面作详细探讨。 首先,故事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通过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澄清个人的

2023-10-31 01:05:37
如何看待高考选科要求变化
如何看待高考选科要求变化

2024高考复读生政策? 2024高考复读生政策如下: 特别说明: 1、根据此前教育部要求,高校统一专业(类)在所有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选科要求应当一致。所以本文分析对“3+1+2”和“3+3”所有省份均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2、本文分析主要适用于2021届新高一及以后的学生。 2024新高考科目分析 1.物理+化学yyds 2024年新高考共有20种选科组合,其

2024-01-16 07:42:23
如何看待贵州省2024高考新政?
如何看待贵州省2024高考新政?

如何看待贵州省2024高考新政? 贵州省教育厅最近发布了新的高考政策,这项政策将于2024年启动。贵州2024新高考政策具体能够带来什么影响,以下是我对此的见解和说明。 从2024年开始,贵州省的高中生将面临全新的高考政策。该政策取消了原来的文、理科分流,将全部高中生划分为一个统一考场,采取卷子+SP板块形式,其中卷子板块为统考,SP板块为个性化测试。这意味着每个考生都需要参加两个板块的考试

2024-02-09 08:35:15
如何看待2023年高考作文题目?
如何看待2023年高考作文题目?

如何看待2023年高考作文题目? 2023年高考作文题最有可能给考生产生共鸣与感触的主题有: 1.生命的意义:探讨生命、青春的意义与价值,人生的选择与追求。这类主题容易激发考生的思考,产生感悟,有较好的写作素材。2.读书的功效:阐述读书给人带来的益处,如开阔视野、激发思维、丰富生活等。读书是一个比较舒适的话题,考生易于理解和表达。 3.技术的影响:discss科技发展给社会和生活带来的变化

2024-03-31 18:34:05
如何理性看待国外高校排名?
如何理性看待国外高校排名?

如何理性看待国外高校排名?对于计划出国留学的学生来讲,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如何实现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个人发展规划的最优组合,成为留学前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中国家长的习惯,往往片面追求各类高校排行榜,甚至于不顾孩子喜好,替孩子规划美好前程,这种安排是否科学合理?选校时,在大学排名,专业排名与个人兴趣之间,该如何理性判断,做出怎样的取舍和抉择?带着这些问题,搜狐走访了伯乐的资深专家,对这

2024-07-22 11:20:42
如何看待香港、澳门、台湾的学生参加大陆高考?
如何看待香港、澳门、台湾的学生参加大陆高考?

如何看待香港、澳门、台湾的学生参加大陆高考? 港澳台联考 是国家对华侨生及港澳台地区学生的特别招收的一向考试,就难度而言,确实比国内高考简单一些,但还是有一定难度。 1、港澳台联考数学,多了导数、微积分、多项式、空间解析几何,其他部分跟人教版很相似。数学目前还没有全面的复习资料,即使暨南大学编的那套也是和华侨港澳台联招相差甚远。 2、华侨生联招英语听力,全部录音听一遍,选项是

2024-08-01 11:10:43
重庆市南坪中学的特色教育如何提升高考升学率?
重庆市南坪中学的特色教育如何提升高考升学率?

重庆市南坪中学的特色教育如何提升高考升学率? 重庆市南坪中学的办学成果显著,以培养学生成功心理品质为核心,成功教育与体艺教育相结合,推动了学校的快速进步。每年高考升学率稳定在 93%-97% ,本科升学率更是超过了 70% 。教职工们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师德,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帮助众多原本在 联招线 以下的学生实现了大学梦,甚至成为重点大

2024-07-25 04: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