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7 15:56:53 | 特招生
近年来,广大考生的主流报考趋向集中于热门专业,如医学专业、 计算机专业 等职业发展较好,工作稳定的优势专业。在新高考“3+1+2”模式中,想报考医学专业的考生对选科组合难免有所疑问,学医必须学物 化生 吗?选物化生还是物化地?
一、学医必须学物化生吗?
一般来讲, 如果考生想学医,那物化生就是最好的选科组合。 我们会从物化生的显著优势、各大高校医学专业的严格要求等方面剖析,以供大家参考。
1、各大高校医学专业的报考条件
大多数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要求考生的首选科目为物理 ,例如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汕头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 深圳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等,这些院校还有再选科目的要求,考生需要在 化学和生物两门科目中,选考其中一门 。
部分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报考条件更为严格 ,如天津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苏州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南昌大学 、山东大学等,这些高校不仅要求考生将 物理作为首选科目 ,还要求考生的两门再选科目 必须为化学和生物。
由此看来,物理、化学、生物等三大科目都是各大院校医学专业十分看重的科目。物化生的选科组合涵盖范围比较广,考生基本上能报考大部分高校的医学专业。对成绩优异,想报考医学专业的学霸来讲,物化生确实是具备一定优势,好处较多的选科组合。
2、物化生的显著优势及难点
据各省考试院发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考科目要求(3+1+2模式)》显示,各院校专业类及专业数一共有30559个,而物化生组合可以报考的院校专业众多,据统计数据表明, 物化生组合的专业覆盖率达到了98.62%。
如果考生想报考医学专业,那选择物化生组合基本上能涵盖大部分院校的医学专业。但物化生组合的 学习难度比较大 ,这种选科组合对学生的 逻辑思维 及抽象理解能力有着较高要求。
物化生选科组合的 竞争也比较激烈 ,众多学霸都会选择物化生作为选科组合。
当然考生想学医,首选肯定是物化生选科组合。物化生组合基本上能报考大多数高校的医学专业,在考生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方面,物化生组合也能发挥积极作用。
二、学医选物化生还是物生地?
一般来讲,想报考医学专业的考生,选择物化生组合更好。
说实话,如果选科组合中没有 化学 ,那考生能报考的高校医学类专业就比较少。
高中化学与医学之间存在一定联系,考生如果没有扎实坚固的高中化学基础,那学习各大高校的医学专业难免有些吃力。
因此,在物化生和物生地两套选科组合中,肯定是前者优势更为突出。根据目前的主流趋势来看,想学医的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物化生组合。
如果考生追求选科组合的专业覆盖率,自身成绩相当优异,在竞争激烈的局面中,自己也能做到力争上游,那物化生组合非常适合考生取得好成绩,报考高校比较好的医学专业。
物化生怎么赋分如下:
遵循“原始分数——百分比例——等级——转化分数”的等级赋分路径。
等级赋分制只适用于选考科目的成绩计算。即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6个省市的物化生政史地6个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制;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个省市的化学生物政治地理4个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制。
扩展知识:
新高考实行后,对于普通高中生来讲,最大的变化在于选考科目赋分规则的变化。
即考生所选考的科目(物化生政史地),最终计入高考的成绩不是卷面成绩,而是经过赋分转化后的成绩,这里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赋分的计算方法!当然了,高考成绩公布时,肯定不需要我们自己在单独计算,但是提前了解一下总是好的。
选考科目的赋分制计算方法需要依托三个数据:本省公布的赋分等级表、选考科目的卷面成绩、选考科目所有考生的成绩排名表。
我国现有两种新高考模式,即“3+1+2”模式和“3+3”模式,本文将以“3+1+2”模式为例,分析“物化政和物化生哪个容易赋分”这个问题。
在“3+1+2”新高考省份,两个首选科目——物理和历史会直接以卷面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要赋分的科目仅有四个再选科目,分别是化学、生物、政治和地理。
在赋分的时候,选科的人数越多,赋分会越合理,所以选生物是更有利于赋分的。不过,每个人的学习情况是不一样的,如果大家不喜欢生物,生物的成绩也比政治差很多,物化政才是更好的选择。选科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结合自身的情况做选择。 特招生
以北京大学在山东招生为例,选考物理或者化学科目,可以报考地质学类、化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类专业,比如地质学专业、化学生物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等。选考物理学专业可以报考心理学类、数学类、地球物理学类、天文学等,专业如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球物理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
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选考化学或生物科目,可以报考的专业有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基础医学、药物制剂、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等,选考物理和生物科目可以报考康复治疗学专业,选考物化生三科可以报考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以北京服装学院为例,选考化学和物理两科,可以报考的专业有轻化工程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而选考化学一科则可报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此外,还有一些不选科目要求的专业,这些专业也是选考物化生科目考生可以报考的,比如国际经济与贸易、环境设计、服装与服装设计、传播学、视觉传达设计等。
高考选物化生利弊 :
赋分是按单科选考人数原始分区间排列计算的,不是按选科组合!赋分人数跟选科组合人数没半毛钱关系!赋分考生基数决定单科赋分的高低,选科组合数量决定报考志愿时竞争的激烈程度物化生和物化史组合,一个纯理科,一个准纯理科,基本能报95%左右的专业。
物化都在同一个跑道里赋分,差别就是生物和历史哪一科自己喜欢和能尽量多赋点分了,纯理有纯理的好处,加一历史的文科,人文素养高一些,也是挺好的选择,总之一句话,两种组合都很好,没有什么优劣势区别!
以上就是学医必须学物化生吗?选物化生还是物生地?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特招生。物生政2024届福建可报专业 物生政2024届福建可报专业如下: 1、物理,理念与应用力学、海洋科学类、电子科学类、地球物理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应用物理学、材料科学类、工程力学、机械类、信息与电子科学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 、核工程与核技术学、航天航空类和武器类。 2、生物,生物工程类、科学类(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等)、环境科学类(生态学等)、医学类(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等)、森林资源类
高考物理化学必须一起选吗? 山东2024年高考物理化学必须一起选吗介绍如下: 2024高考选科物化不是必须都得选。 教育部发布《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物理+化学”组合权重大幅度提升,高一如何选科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成为难题。 根据《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以下简称《指引》),选科必选“物理+化学”组合的专业在理工类专业中所
物化地与物化生选大学的区别是什么? 物化地与物化生选大学的区别如下: 两个组合优势: 1、明显的理科组合。物理+化学+生物选科组合可以覆盖97.4%的专业,可以说是最标准、最传统、最纯净的“理科生”方案。同时地理也是文科中的最强理科方案。 2、专业选择面广。物化生这类组合专业覆盖95.75%,不能选择的4.25%专业基本为哲学类、历史类专业。物化地的可报专业也超过了95.16
2024高考物理化学必须一起选吗? 2024高考物理化学不是必须一起选。 2024高考物理化学必须一起选吗?不,物理和化学并不是必须一起选修的科目。根据教育部的规定,高中学生需要选择一门自然科学课程进行学习,其中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学科进行学习。 首先,物理和化学虽然都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但它们在研究对象和内容上有一定的差
2024年高考物理化学必须一起选吗 2024年高考是否要求同时选择物理和化学取决于教育部的政策决定。近年来,高考政策逐渐趋向多元化,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科,而非强制性选择。选择物理和化学科目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如果教育部继续实行这一政策,学生将有更大的自主权选择科目。然而,核心科目的基础知识仍然重要,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科目组合的自由性。 2024年新高考选
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高考科怎么选? 高中选科3+2+1最佳方案及就业方向: 1、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学霸组合模式(仅参考) 物理、化学、生物的这种组合是传统的理科结合方式,也是能填报更多专业的组合方式。依照新高考政策来看,选择物化生的组合几乎可以选择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专业。如果自身成绩不错,选择物化生是最有前景的组合了。 2、物理+地理+生物(政治)——中等成绩组合
新高考选物理,生物,政治可以考什么大学?选物化生还是物生政? 物理、生物、政治是新高考中一种选科组合,近几年也有不少人愿意选择这一组合。那么,新高考选物理,生物,政治到底可以考什么大学?该选物 化生 还是物生政? 一、新高考选物理,生物,政治可以考什么大学? 首先,据近几年各地方教育考试院公布的高校招生专业选考要求统计, 选考物理即可报考高校90%的专业。 因此,由“在新高考
山东2024年高考必须物理化学都得选吗? 山东2024年高考物理化学必须一起选吗介绍如下: 2024高考选科物化不是必须都得选。 教育部发布《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物理+化学”组合权重大幅度提升,高一如何选科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成为难题。 根据《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以下简称《指引》),选科必选“物理+化学”组合的专业在
2023-12-11 10:50:49
2023-12-14 22:57:13
2023-10-25 23:17:20
2024-01-06 16:34:31
2023-12-16 18:07:15
2023-10-25 23:11:02